2022-08-26 人阅读
记者尚青龙
日前,青岛市行政审批局与青岛市民政局联合印发《青岛市社会组织业务范围“菜单式”导办指引》,该项指引将业务范围细化为18大类326项规范化表述标准条目。社会组织在办理登记时只需结合需要在菜单栏内进行勾选即可,社会组织登记业务范围提报由“编写作文式”转变为“菜单勾选式”。青岛市也成为继上海之后第2个实现社会组织业务范围“菜单式”申办的城市。
据悉,以社会团体、基金会等为例的社会组织,在成立登记时均需要确定并填写业务范围。而传统办理模式下,业务范围需要申请人根据社会组织实际情况自行编写,往往存在由于申请人不了解政策,导致业务范围标准用语不统一、填报内容参差不齐的问题,从而导致在审批过程中出现审批人员与申请人员反复沟通、修改,不能一次性通过的情况。此外,因自主填写存在一定主观性,部分社会组织在填写业务范围时频频“钻空子”,使用模糊、笼统词语或兜底性文字,给业务主管单位和管理机关监管带来风险。
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,近日,青岛市行政审批局与青岛市民政局联合印发《青岛市社会组织业务范围“菜单式”导办指引》,该项指引致力于通过简化业务范围记载内容,将原先分散复杂的具体业务内容进行归类合并、精准定制,以条目记载形式,将业务范围细化为18大类326项规范化表述标准条目。实现全市统一标准、统一内容、动态更新。社会组织在办理登记时不需要再逐字编写业务范围,只需结合需要在菜单栏内进行勾选即可,社会组织登记业务范围提报由“编写作文式”转变为“菜单勾选式”,以规范易懂的“菜单”模式,为申请人提供业务范围填写导引式服务。青岛市成为继上海之后第2个实现社会组织业务范围“菜单式”申办的城市。
此外,此次改革坚持整体协同的思维,着眼于社会组织管理全链条,实现审批部门、业务主管部门、监管部门业务范围“三方一标准”。一是通过制定社会团体、基金会、社会服务机构业务范围导办指引“三张清单”,填补了公益慈善类、异地商会、专项体育类社会组织等17个领域业务范围标准的空缺,进一步压减审批的自由裁量空间。二是通过三方共同参与制定业务范围导办指引,实现从政策单一主体制定到多元主体共享的治理理念的转变。三是通过实现业务范围的颗?;纸?,为监管部门提供社会组织业务活动开展的规范参照,实现事中事后监管效能的最大化提升。
来源: 齐鲁壹点